宜蘭地檢署辦理法治及生命教育課程
- 發布日期:
- 最後更新日期:114-05-06
- 資料點閱次數:7

為因應詐騙犯罪日益猖獗、手法層出不窮的現況,宜蘭地方檢察署於114年4月28日舉辦「法治及生命教育課程」,由觀護佐理員鄭郁儒擔任主講,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,協助參與民眾提升識詐、防詐能力,並透過真實案例剖析,引導大眾強化法律觀念與自我保護意識。
課程以「識破詐騙手法: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」為題,針對當前社會上常見的詐騙型態做系統性說明。從早期的假冒公務機關、假親友借款、電話詐騙,到近期流行的社群媒體詐騙、假投資平台及假交友陷阱等手法,鄭佐理員指出,詐騙集團往往精心設計情境,引誘被害人一步步落入圈套。她特別提醒民眾,不當提供個人帳戶可能觸法,甚至成為洗錢幫助犯,務必謹慎看待個資保護與金融帳戶使用。
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,課程中亦播放多部反詐影片,並透過實際案例強調:詐騙不分年齡、性別與社經背景,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目標。鄭佐理員提醒,詐騙集團常利用社群平台,如Facebook、Instagram及Line,刊登名人背書的假投資廣告,聲稱「高報酬、低風險」,誘騙民眾加入虛構平台並匯款,最終人財兩失。
為提升防詐知識的廣泛傳播,鄭佐理員分享由陳怡龍主任檢察官彙整之識詐、防詐資料,內容涵蓋各類詐騙樣態與破解方式,並介紹內政部警政署設置的「打詐儀錶板」網站,提供即時詐騙趨勢與案例分析,供民眾查詢與學習。課程也特別強調對「二次詐騙」的警覺性,呼籲民眾遇有可疑訊息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報警查證,切勿輕信自稱警方或檢察機關的陌生來電。
宜蘭地檢署表示,唯有透過持續性的教育與宣導,才能提升社會整體對詐騙的辨識與應對能力。民眾不僅要自我防範,也應將正確資訊分享給親友,尤其是對於長輩與青少年等高風險族群,更應主動提醒,共同守護一個安全、無詐的生活環境。